2018年5月22日 星期二

台灣政治評論者金恆煒批評余光中。 BBC

余光中逝世:大陸紀念刷屏 台灣爭論「御用文人」


,圖片版權CHINANEWS
Image caption2008年10月7日,余光中回到母校南京秣陵路小學(原崔八巷小學)與孩子們合影。

余光中以89歲高齡過世,引發海峽兩岸各界的紀念潮。對於余光中的一生,台灣當地卻有多種解讀。
台灣民間對余光中的評價呈兩極分化。有人認為他的詩意境相當美,對台灣文學影響巨大。也有人批評,余光中在台灣戒嚴時代,幫助國民黨打壓了台灣鄉土文學發展。
南京出生、四川成長、求學於台灣、任教於香港的余光中,一生流轉。沒有穩定居所的他,培養出多愁善感的性格,外省的背景,政治思想上的「親中」,一直以來被視為台灣的統派。
余光中的新詩《鄉愁》曾被中國前總理溫家寶拿來改編。2003年,溫家寶訪美會見紐約華僑華人時說,"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是最大的國殤,最大的鄉愁",並明言"只要有一線希望,不會放棄和平統一"。
這一故事使余光中陷入"統戰"之爭。當時余光中回應說,他只是抒發對土地的懷念,想不到這詩"在大陸比在台灣有名"。

,圖片版權CHINANEWS
Image caption被稱作「鄉愁詩人」的余光中,不免與台灣的鄉土派文人發生衝突。

台灣評價兩極

余光中逝世當天,台灣作家、曾擔任過文化部長的龍應台在網絡發文,稱余光中的辭世是「一個時代的結束」。並評價說,「他或許曾經因時代成見而保守,可是數十年來在風吹草動、價值混亂中忠於自己的真實情感、執著於自己所信仰的美學,不隨浪潮的推湧而附從漂流」。
台灣鄉土派作家、曾和余光中有師生情誼的陳芳明對BBC中文網表示,雖然自己曾因政治見解不同和余光中絶交20年,但恩師離去讓他無限感慨。
在台灣網絡上,有網友批評,余光中是國民黨的"御用文學家",長期抨擊鄉土意識。過去余光中力倡台灣教科書不應刪減中國古文比例,與民進黨政府基調不合,在國民黨的馬英九執政時期,寫詩頌揚過其夫人周美青。

,圖片版權CNA
Image caption12月19日,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左)專程前往吊唁余光中。

《狼來了》引發的論戰

余光中為何評價兩極,可回溯到他發表的《狼來了》一文一度引起台灣文化圈緊張的事件——1977年,余光中投書《聯合報》,發表《狼來了》一文,指台灣的鄉土文學跟中國的工農兵文學"有其相似之處",引發文學論戰。
當時與其論戰的鄉土文學作家陳映真,暗指余光中曾密告當時台灣總政治作戰部主任王升,一度引起台灣文化圈緊張,擔憂國民黨會清算。而最終,台灣當局並未逮捕鄉土文學作家。
許多人認為,這一事件傷害了台灣文壇。台灣政治評論者金恆煒批評,余光中從年輕時就步步高升,可以說是受國民黨栽培的典型例子。自認自由主義作家的余光中,一生沒有對實施白色恐怖統治的兩蔣批評,"說不過去"。
當時陳芳明寫信給余光中,表達無法贊同,師徒就此"絶交"20年,直到後來1996年陳芳明率先破冰致歉,兩人才恢復友誼。
回憶起這事,陳芳明說余光中當時承受巨大壓力:"當時的時空背景是,1977年中國文革剛結束,在香港教書的他曾說,上課時一直被左派學生批鬥"。
學生批鬥余光中說,"為何你不教左派文學?教什麼徐志摩?靡靡之音!老師要跟人民們站在一起!"。陳芳明回憶說,余光中很生氣,深憂台灣被赤化的他才會從香港隔海投書到台灣。陳芳明補充說:"余光中說自己從不認識王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