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7日 星期四

打斷中研院的血統鍊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打斷中研院的血統鍊

2020-05-07 05:30
武漢肺炎的肆虐,不但使台灣躍登國際視聽的焦點,而且也使台灣人民感受「正名」的必要,決心將附麗於「中國」之下的符號、標誌一一摘除,比如護照正名、華航正名等等,都是需要進行的政治工程。最新的一波是范雲等三位立委質詢指出,中研院外文名稱「Academia Sinica」就是「中國科學院」,所以中研院研發出來十五分鐘快篩劑,望名生義,也會被置放在「中國」之下。
中研院是一九二七年中華民國在南京研議成立的,當時譯名為「中國科學院」,沒有任何問題。但是到現在還把台灣中研院冠上「中國」,從歷史發展來看,足見時代齒輪同樣在中研院身上刻劃出不合時宜的政治痕跡;明明是台灣的,卻掛上「中國」的招牌,荒不荒謬!?
荒謬絕倫的不只於此。包括幾位院士在內的中研院研究人員社團發了公開信,舉出一個極其荒謬而又現實存在的例子:「一位中國出身目前在美國任教的材料科學教授,為了取得美國籍,放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沒有中國國籍,所以只能獲選對岸的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但是兩年前中研院居然選他為台灣的本國院士!」這個荒唐的例子,揭示出台灣長久來潛伏而危險的體制問題。
凡荒謬的體制,必定產生出荒謬的事實。這種把台北當南京的幻覺,實實在在的在台灣搬演,比魔幻寫實還魔幻、還寫實。過去在兩蔣時代的「萬年國會」就屬荒謬之至的戲碼。或許有人會說都過去了,春夢無痕了,那麼,我們不是還有蒙藏委員會嗎?還有台灣省政府、福建省政府的名目嗎?我們的「憲法」還是所謂「一中」憲法嗎?
回到中研院的課題。只要掀開中研院的底蘊,出現此光怪陸離的現象,一句話就可以解釋:中研院遵循的是封閉的血統原則或「我族中心主義」,血統對了、族群對了,就算漢字一個不識、漢語說不上幾句,甚至國籍不問,都可尊為院士。中研院研究人員暴露出叫人哭笑不得卻又活生生的怪事,就是由此衍生出來的。
中國人這種「萬世一系」的血統觀念很驚人。香港出生曾任半島電視台駐北京記者陳喜韻,去年到台開會接受訪問時表示:「中國視華裔為中國人」,她指出,儘管她是華裔美國人,對中國而言,她就是中國人。只要血統如此,不管出生在哪,國籍屬哪,中國就視同中國人民。
中央研究院遴選院士的心態,正是中國血統論的繼承與發揚;現在受到挑戰了,中研院院士陳培德、黃一農的反彈最具代表性。陳培德說,立委的此一提案,顯示台灣「鎖國心態愈來愈嚴重」,甚而質問:「想讓中研院當一個封閉的單位還是開放的單位?」中研院院士黃一農認為,硬性規定院士國籍是「自我隔絕」,只會降低中研院水平,「拉開跟國際學術界的距離」。
不與中國黏在一起就叫「鎖國」?中國區區一國可以放大成「國際」?笑話了。更何況中研院已有「外籍院士」或稱「通訊院士」,那麼何「鎖」之有?陳培德、黃一農們為了捍衛中研院血統原則的封閉系統,不惜說謊而秀下限!立院趕快修法才是正道。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