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 星期四

江啟臣的「兩個中國」困境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江啟臣的「兩個中國」困境

中國國民黨在立院提出兩個「公決案」,一個簡稱「助台抗中」,一個簡稱「美台復交」,全是騙人的把戲。兩個提案根本互不相容、相互打架,矛盾重重。

先說大矛盾。第一案揭示:「蔡英文政府應積極說服美國政府依照其〈台灣關係法〉之精神,一旦中共舉動明顯危及台灣……的行動時,……協助我國(編按:『我國』指中華民國)抵抗。」第二案是:「蔡英文政府應以美國與中華民國回復邦交為對美外交目標……」。然而〈台灣關係法〉開宗明義即表明「終止承認中華民國」。美國既然已終結中華民國,第二案的「復交」從何而來?美國從未與台灣建交過,遑論「復交」!?如果要與美國建交,國民黨就得要求蔡政府,「應以美國與台灣回復邦交作為對美外交目標」,如此才言之成理。既高標〈台灣關係法〉,又牴觸〈台灣關係法〉的立法原旨,無異是自己的矛打自己的盾,什麼跟什麼呀。

再說,〈台灣關係法〉既然取消中華民國,而且強調美國政府打交道的對象是「台灣人民」,那麼第一案搬出「我國」,不是公然使詐是什麼!更重要的是,既然國民黨要求美國與中華民國「復交」,斷不能搬出〈台灣關係法〉當前提,更不能挾此法要求美國履行以協助無何有的「我國」來抵抗中國。

國民黨荒誕絕倫的兩個公投案,全是瞞天過海的詐術。首先利用「公投案」放棄一貫打死不離口的「一中」。一旦強調「中華民國」,不啻是宣告「兩中」、「一邊一國」。問題是,現在才要拿「兩中」保命,保得住嗎?聯合國通過所謂「排我納匪案」後,雷震給蔣介石寫了〈救亡圖存獻議〉,主張「兩個中國」,而且鄭重警告:如果國民黨再這樣糊塗下去,「恐怕有一天求兩個中國而不可得」!雷震的教言,可以讓江啟臣們醒醒腦:「兩個中國」來不及了。如果真要承認「兩個中國」,那麼國民黨從此不能再叫「大陸」;江啟臣勢必與口口聲聲的「和陸」說莎喲娜拉了。

江啟臣今年特率黨管參加所謂「雙十國慶」,公開說:「目的就是強化國民黨與中華民國的連結,並先拿下中華民國的話語權。」國民黨要從「一中」撤退到「二中」︱︱用蔣介石的虛飾就是「轉進」。問題是〈台灣關係法〉去「中華民國」、稱「台灣」;那麼堅持中華民國又如何與〈台灣關係法〉掛上勾?國民黨使出挪移與置換的手法,在兩案中用「中華民國」代換上「台灣」。至於會如何衝撞黨內親中派或中國?等著瞧。

有趣的倒是民進黨的反應。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國民黨終於良心發現,是好事一樁。問題是,國民黨若「有良心」,也不會走到今天的地步;重要的是,政治是「非道德」的,跟「良心」沒有什麼關係。至於民進黨發言人說什麼「歡迎國民黨與本黨站在一起」,向下沉淪到與中國國民黨同一層次?什麼笨蛋!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China and CCP are inseparable

Thu, Oct 08, 2020 page8
  • China and CCP are inseparable

    • By Chin Heng-wei 金恒煒
      •  
      •  

    A regular talking point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CCP) critics is the need to separate “China” from the CCP and adopt a stance that is “anti-CCP,” rather than “anti-China.”

    However, this is an abstraction that avoids the fact that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ment is the legally recognized government of China, meaning that the critics are hiding behind an image of China of their own making.

    In his speeches, US Secretary of State Mike Pompeo has taken a different view, drawing a clear line between the CCP and China’s population. He said that the US cannot blindly take an unyieldingly tough attitude toward China, but should communicate with its people and help give them strength, adding that Chinese and the CCP are as different as night and day.

    Pompeo is seeking to incorporate the Chinese into the US’ encirclement of the CCP. This might be at the suggestion of Pompeo’s principal China policy adviser, Miles Yu (余茂春).

    Yu, who was born in China, would inevitably have complex personal feelings toward China.

    However, his former compatriots have been quick to disown him.

    Pompeo has said that the US has pursued an erroneous China policy for the past 25 years. Two-and-a-half decades ago, Washington tried to bring China in to the ranks of the free world based on liberal values.

    The thinking was that once China’s middle class reached a critical mass, the country would inevitably democratize. Paradoxically, the more the US invested in China, the more closely the capitalists and the middle class, created as a result of that investment, embraced the party. Washington policymakers’ wishful thinking proved to be wide off the mark and the US ended up nursing a viper in its bosom.

    Would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s policy of separating China from the CCP actually work?

    Interestingly, on July 9, Harvard University’s Ash Center published a study, titled Taking China’s Pulse, for which it conducted eight surveys in China between 2003 and 2016, gathering data from 32,000 respondents.

    According to the survey’s findings, in 2016 a record 93.1 percent of respondents expressed satisfaction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ince the survey’s publication, many people have questioned whether the CCP had a hand in it.

    Cai Xia (蔡霞), a “second-generation red” and former professor at China’s elite Central Party School and member of the CCP’s “liberal” faction, who fled to the US, has said that the Harvard survey appears suspect.

    There is a reason why the Chinese public supports its government: Where there is fertile earth, trees will grow.

    As Chinese writer Hu Shi (胡適) wrote: “The CCP did not leap out from a cave.”

    Reporting by the New York Times has revealed that behind Chinese President Xi Jinping’s (習近平) hardline approach to ruling the country are a coterie of authoritarian theoreticians and policymakers. After Xi took over as leader, he began to denigrate the fundamental building blocks of liberal societies such as universal human rights and the separation of powers.

    The Mao Zedong (毛澤東)-era policy of “overtaking Britain and catching up with the US” once again became a benchmark.

    One of the most penetrating catchphrases to emerge from Xi so far has been: “Sorry, the goal now is not Westernization, but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people.”

    Another example is the German documentary film A German Life, released in 2016, which documents the life of Brunhilde Pomsel, a former secretary, stenographer and typist for Nazi propaganda minister Joseph Goebbels, aged 105 at the time of the interview.

    During the course of the interview, Pomsel said: “I don’t feel guilty ... unless you’re going to accuse the whole German people of helping that government come to power.”

    Separating Nazis from Germans is difficult; likewise, it is problematic to detach the CCP from Chinese.

    US historian Carl Becker wrote: “Democratic government is a species of social luxury” that is reliant on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isdom for its success.

    China seriously lacks the values of the Enlightenment — proof of this is everywhere: Chinese Premier Li Keqiang (李克強) in May admitted that 600 million Chinese are living on a monthly income of barely 1,000 yuan (US$147.26 at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Chinese intellectuals and politicians still blindly argue that liberal democracy is on the wane, that China is on the rise and that it will bring on a new era.

    Last month,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said it is not seeking to improve relations with either the US or China at the expense of the other.

    KMT Chairman Johnny Chiang (江啟臣) is also reported to have said that the party is to seek “value” in its relations with the US and China.

    In truth, you cannot put a cigarette paper between the KMT’s “values” and those touted by the CCP under Xi.

    Chin Heng-wei is a political commentator.

    Translated by Edward Jones

2020年10月1日 星期四

大法官是蔣介石的造王者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大法官是蔣介石的造王者

促轉會召開研討會揭露大法官釋憲的荒謬過程,最教人瞠目且關乎台灣歷史進程的關鍵釋憲案,除台師大副教授劉恆妏提出的第卅一號及中原大學副教授林春元提出的第八十五號外,還有第廿九號。這些釋憲文都非單獨存在,背後呈現建構蔣家王朝的系列工程。蔣介石連任,甚至違憲三連任,都靠國民大會護航過關,護法黑手即大法官。

國大代表流亡台灣人數不足,蔣介石為了連任,必須解決國大人數及能否召開臨時會的問題。蔣分四步驟達陣:首先由立院修國大組織法,降低國代出席人數門檻,由原來規定的二分之一降為三分之一;第二步,就是由大法官釋憲(廿九號)賦予國大召開臨時會的合憲程序;第三步,再由大法官祭出卅一號釋憲文,奠定萬年國會的合憲性;第四步,由國民大會宣告〈臨時條款〉不但繼續有效,更有加強擴大之必要。

這裡必須翻一下〈臨時條款〉的舊帳。依〈中華民國憲法〉,總統是沒有實權的,行政權在行政院長手上。首任總統選舉時,蔣介石推胡適選總統,蔣願出任行政院長。為什麼呢?蔣介石說他是要做事的,不能當虛位元首。蔣介石說動胡適出任,胡欣然同意。然而黨內有人反對說,總統大位哪有讓非黨員出任?

在爭辯激烈情形下,行政院長張群表示:「總裁並不是不想當總統……但不願任此有名無實的職位,如果中常會能想出一種辦法,給總統一種特權,總裁是願意當總統候選人。」那麼計將安出?

司法院長王寵惠出點子了:「我們可以避開憲法條文的規定,賦予總統在特定時期得為緊急處分的權力。」接著解釋說:「我們有了一座大房子,還要一間小房子;大房子是憲法,臨時條款是小房子,兩間房子相互為用……。」當場有人大聲嚷道:「小房子比大房子大!」這是〈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由來。

蔣介石為了三連任,同樣由大法官暗渡陳倉,祭出釋字第八十五號。依憲法,總統只能兩任,要連三任,唯有修憲之一途。《自由中國》被封,雷震、傅正被捕,直接原因固出於反對黨,間接原因就是因為《自由中國》強烈反對蔣違憲三連任。

《自由中國》連續半年以上在每期刊物上砲聲隆隆,尤其特請法學教授李聲庭寫文章,一條一條駁斥主張修憲的種種口實,結論很清楚:在目前情形下,硬要修憲也無「法」可修,主要原因就在「國民大會代表的人數無論如何也無法湊足;國代修憲之路不通,立委修憲仍要國大複決,依然遇到人數不足的問題……」。

李聲庭刻意警示,大法官若為此釋憲,是扭曲憲法。蔣介石才不管咧,依然動用大法官做出第八十五號解釋文:以在台現有的國代人數當成出席總額門檻。接下來國代修改〈臨時條款〉,蔣介石可以不受憲法兩任的拘束。

蔣介石建構蔣家王朝,在憲政體制上倚仗萬年國會與大法官會議;大法官就是蔣介石打造的造王者。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20年9月24日 星期四

中國、中國人民與中共的距離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中國、中國人民與中共的距離

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切割開來看待,是許多反共人士的普遍論點,重要意義就是「反共」但不「反中」;論者其實就是把「中國」抽象化,或者,避開中國合法性存在的事實,躲進自己營造的中國意象中。這是大課題,區區短文不能細說。

現在,美國國務卿龐皮歐又做出另一個視野的解構,就是把中國共產黨與中國人民打成兩橛,「美國不能一味對中國強硬,必須與中國人民接觸,並給予他們力量,…,他們與中國共產黨截然不同。」龐皮歐把中國人民拉入圍堵中共的統一戰線之內,很可能出於國務院中國政策領頭人余茂春的建議;余氏出身中國,不免摻雜個人的中國情懷;但他的族人不旋踵即把他踢出族譜。

美國的中國政策,龐皮歐承認錯了二十五年。當年美國要把中國拉入自由國家陣線,援用自由主義的觀點,只要中產階級夠大,中國非民主化不可。弔詭的是,美國全力輸血中國的結果,培養出的大小資本家或所謂中產階級全部姓黨,如意算盤錯了,一步錯滿盤輸,最後養虎貽患。那麼川普政府的「兩分法」能奏效嗎?

有趣的是,哈佛大學七月初發佈了「中國民意長期調查」,從二○○三到二○一六年進行六次民調,受訪對象超過三.一萬人,中國人民對中共政府的滿意度不斷創新高,二○一六年甚至創下九十三.一%新高。哈佛的調查報告,受到很大質疑,甚至有人懷疑背後有中國因素,流亡美國的「紅二代」自由派學者蔡霞明白表示哈佛民調有詭。

中國人民支持中國政府,也有理論根據:有怎樣的土壤就有怎樣的樹。誠如胡適所說,中國共產黨不是從洞窟裡突然蹦出來的。《紐約時報》報導習近平強硬路線背後有一批威權主義的策畫人。習上台後,開始猛批普世人權、三權分立和其他自由主義。毛時代「超英趕美」重新取得標竿位置,最入木三分的警語就是:「對不起,現在的目標不是西化,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再看一例。去年德國紀錄片「一名德國人的一生」,當過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秘書的B. Pomsel,超過百歲,毫不避諱的表示:「我不覺得自己有罪惡感……要是背負罪名的話,全德國人都有份。」要把納粹與德國人分開很難,把中共與中國人民一刀切,同樣不易。

美國著名史學家卡爾.貝克(Carl Becker)說:「民主政治實為一種社會奢侈品」,端賴物質與智力雙條件才能成功。中國精神文明嚴重不足,證據隨手都是,物質條件嚴重缺乏—中國總理李克強透露,六億人月均收入僅一千人民幣。中國一味強調:自由民主正在衰落,中國崛起,要創造新時代云云。

國民黨說:「不會逢中或逢美必反」;既接受「九二共識」又不反中,國民黨的「價值」、江啟臣的「價值」與中共的距離是零。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20年9月17日 星期四

兵凶戰危」與台灣人王金平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兵凶戰危」與台灣人王金平

前立院院長王金平代表中國國民黨參加「海峽論壇」,其實是一齣精心編寫劇本中的一個戲碼,而且這個出場的角色,由台灣人王金平扮演,確是細心考量下的不二人選。戲還在熱火朝天的宣傳期間,卻沒等開鑼就匆匆「謝謝收看」地下片。王金平耗損了他最後的「剩餘價值」,但是重創的則是馬英九們及中南海的那班人。

「海峽論壇」的破局,起因於中國央媒「海峽兩岸」主持人李紅的一句話:「台海兵凶戰危,這人要來大陸求和」。「這人」就是「台灣人王金平」,透露的是中國當局對王金平領團訪中大計畫的核心意義。中國費盡心思與台灣藍營中的紅軍兩邊套好招式,要殺殺所謂「台獨」囂張勢力的氣焰。「央媒」放話不僅是讓「厲害了,我的黨」增益其所不能,同時又可安撫十四億玻璃心。

中國為什麼要玩這場戰爭遊戲?答案就在「兵凶戰危」四字。中國極盡挑釁的軍事行動,如軍演啦、發射導彈啦、軍機繞台啦,號稱火箭飛掠台灣上空啦……,目的就在製造「兵凶戰危」的氣氛。問題是,武統牌是中國的壓箱寶,即使一使再使,台灣卻「歲月不驚、庭園靜好」,沒有一絲一毫的驚恐,反而與美國交流日密。所以王金平訪中「求和」的重要,就在於使「兵凶戰危」有下台的階梯。

一個巴掌拍不響,這齣戲沒有台灣內部動員成不了局。台灣的內應可以依時序勾勒,真相就無所逃於天地間了。

先是八月十日,馬英九擲出「首戰即終戰」的匕首,二十二日又砲聲隆隆地推出「不安全會議」;馬英九、蘇起們巴拉巴拉的口水,不過就是釋出「台海兵凶戰危」六個字而已。

從十日到二十二日,有兩個關鍵點。

一個是十四日。王金平求見總統,據報導王有向總統透露將代表國民黨出席「海峽論壇」的口風。王金平移步總統府,是在馬英九「首戰」說後的第四天,是在黨主席江啟臣面邀王金平率團訪中的前半個月。所以王金平參一腳,顯然遠比黨主席出手早很多。

另一個是八月二十日,中國「央視」發表評論,強調解放軍一旦決定武統,「首戰即終戰」。「央媒」與馬英九同一口徑、同一用語,到底誰是主誰是從?誰是始作俑者?誰聽命誰?至少馬英九們是共犯,賴不了啦。

最後還有兩點。首先,到底哪一方是導演?馬英九之外,是否另有駐台的中共地下司令?國安局要好好調查!至於王金平的角色令人好奇,到底他是局內人?介入有多深?中間牽線人是誰?當然,不能排除馬英九是推手。問題是,王、馬形同水火,難道為了「統一戰線」就前嫌盡棄?

好在、好在,藍紅/紅藍聯手恫嚇台灣破局收場。「兵凶戰危」,嗚呼哀哉;如此而已。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20年9月10日 星期四

江啟臣不過是「小弟」而已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江啟臣不過是「小弟」而已

中國國民黨全代會召開的焦點,基本上鎖在黨主席江啟臣的去留上。「三連敗」之後,黨內「逼宮」的聲音不斷,江啟臣挺得過或挺不過?是關注的焦點。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全代會沒有驚濤駭浪,在前主席馬英九、吳伯雄等的支持下,江啟臣輕舟過了萬重山。但不代表江啟臣取到走向新路線的領導權,相反的,在馬英九的壓制下,江啟臣乖乖聽命,走回「九二共識」的老路。換句話說,從馬英九到江啟臣已為國民黨下一步規劃了大計畫。這個大計畫的起手式,就是王金平率團訪中。

此外,還可以觀察到幾個現象:韓國瑜出局、洪秀柱邊緣化及侯友宜成局外人。韓國瑜潰敗後,立院黨團總召林為洲喊出「韓流再見!」原來不是喊假的。韓國瑜不只沒有出席全代會,還故意與親信在台北聚餐,並有意流出合照,擺明與黨中央打對台,為下一步丟出懸疑。洪秀柱則在全代會中提出所謂「護憲」決議文,不只碰壁且被打槍,可見洪秀柱已被排除於「黨是」決策圈外。至於侯友宜提前離會,接受訪問時表達「接地氣」的重要,援引李登輝「民之所欲,長在我心」的台灣路自況。侯友宜一直刻意與黨保持距離,強調「地氣」、強調「民之所欲」,明顯與江啟臣所楬櫫的「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的『九二共識』」杳不相干。侯友宜要走自己的路,難怪不會被國民黨帶衰,民調一直居高不下

江啟臣參選黨主席立意要擺脫國民黨的兩個包袱:一個是「九二共識」,公開表示「九二共識」已經過時了,處理此議題的時間點已經過去了;一個是「親美或親中」?江啟臣決定將來要設立「親美對日」的窗口。當選黨主席後,當面向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表達要在華府「重設」辦事處;形格勢禁下,「親美」必定與中國拉開距離。

中國不爽不說,黨內更引發極大的反彈;「逼宮」之說盈耳,其實三連敗無關宏旨,重點在江啟臣路線;江啟臣若執迷不悟,全代會勢必成為殺戮戰場。馬英九先拋出「首戰即終戰」,接著召開「不安全會議」,渾然無視主流民意,宣稱「九二共識」是不可切割的正途。當天江主席沒有與會,倒是吳敦義接受了記者訪談,問到黨主席選舉,他說馬英九「風華正盛」,言下自是可復出選黨揆。原來馬英九劍尖所指的不是蔡政府,是警告尋求連任的江啟臣!全代會前夕,傳出黨代表嗆聲:「就是要江啟臣知道誰是老大!」

殺伐之聲果然奏效。為保住黨主席寶座,江啟臣全面屈膝投降,不只全盤接受馬英九「九二共識」的過時老套,全代會還挑在孫逸仙紀念館開會,向中國全面表態之不足,請出王金平率團參加「海峽論壇」,另一方面悍然拒絕了美國在台協會的邀宴;「親中」已成不歸路,一切回到馬英九的失敗覆轍。可憐!

「誰是老大」?可不是虛言恫嚇,貴為主席,江啟臣也不過是「小弟」而已。國民黨宿命難逃。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20年9月3日 星期四

大法官的歷史證言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大法官的歷史證言

大法官會議針對「黨產條例」做出七九三號解釋,儼然教訓口吻,狠狠打了國民黨和黨國法官的臉。難怪黨國御用學者蘇永欽、石之瑜、廖元豪之流,滿地找牙之餘也只能不知所云一番。

蘇永欽指控大法官在逐點審查前,先鋪陳用「黨國體制」作「法制背景」,結論是,不然所有合憲理由都立刻不成理由云云。怪咧,中國國民黨數以千億計的黨產,不正是拜黨國體制之賜!沒有黨國體制在背後運作,哪可能積累天大地大的黨產!國民黨的邪惡,黨產還是小焉者;釋憲文所列的如公共利益、國家利益、民主原則、平等原則、政黨不公平競爭等等,民主紅線無不被踐踏殆盡。蘇永欽好意思指控大法官是「政治巨靈」?難道不知道黨國從來是「巨靈」。最反諷的一句是:「司法一旦變成幫凶,會有多大的威力!」難道不知道司法從來是黨國「幫凶」?從「雷震案」到「美麗島案」,戒嚴的白色恐怖血跡斑斑,還不夠證成?何需引德國反猶太的歷史!

釋憲聲請人指「黨產條例」是「個案立法」,專以中國國民黨為對象,違反平等原則。大法官的釋憲文認為此條例規範的政黨有十,唯搜刮民脂民膏積累成黨產的只有國民黨;故此條例「實際適用」的也僅符應國民黨。記不記得陳師孟出任監委時的名言:「辦藍不辦綠」?他說,「會做出傷天害理的法官,除了『藍的』,你能找到一個『綠的』嗎?」大法官與陳監委邏輯一致、論點相同,大法官終還了陳監委公道。

大法官「全部合憲」的釋憲文,一定大出藍丁丁們的意料之外。石之瑜憤憤不平地說,司法院長與大法官們「比黨直接指揮的立法院更激進……」,國民黨主席江啟臣說,蔡政府用人唯綠,「大法官早已喪失獨立性,大法官會議已經淪為民進黨附隨組織。」黃虹霞是馬英九提名的大法官,在協同意見書上強調:國民黨黨產是民主國家罕見的極端特例,不當利得應回復原狀,尤其這一句:「大法官只有忠於國家、全民及憲法!何背叛之說耶?! 」石之瑜、江啟臣們閉嘴罷。

七九三號釋憲文不僅是憲法文本,更是歷史證言。大法官除坐實黨國體制與不當黨產外,還突出「黨國法官」的可怕。許志雄大法官在協同意見書中點出兩重點:其一,此一釋憲案竟出於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們,坦言「非比尋常」;其二,此條例施行已過四年,不當黨產處理卻四處碰壁,主要原因是「司法程序之障礙」。真的。憲法法庭辯論庭前一日,黨產條例釋憲案的聲請人、台北高等行政法院法官七名悉數拒絕出席,第七庭法官(陳心弘、林淑婷、林麗真)毫不避諱公然挑明說:「黨產條例第一條所稱轉型正義,直白點說,就是新興民主國家怎麼和前朝算帳。」天哪,原來法官們一縷忠誠為「黨國前朝」到名譽掃地也不顧。

難怪有人表示,釋憲結束不是黨產爭議終點,是始點。追本溯源,就是蔡英文擺爛,放縱黨國司法橫行到今的結果。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