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之聲】以史書為台灣驗明正身的金恆煒
金恆煒是個全身心的媒體人、文化人和社會活動家,身為外省家庭的後代,能有這麼強的台灣意識和良心,可謂異數。圖/廖天琪
由於不在台灣定居,對於島上的各種政治文化勢力的糾纏打鬥不熟悉,所以對於深入叢林,陷身泥潭的金恆煒,我只能遠眺而不近觀,對於他的專欄寫作和介入各個政治事端的糾紛不予置評。輔仁大學歷史系畢業後,金恆煒就投身媒體事業,擔任過《中國時報》副主編和副刊主編,曾主持電視台的政論節目,參與社會活動,並在政黨輪替的選舉中,投入綠營助選團,為的是要伸張他的政治理念。身為外省家庭的後代,能有這麼強的台灣意識和良心,可謂異數。
金恆煒著述甚多,我最為心儀敬佩的是他於1986年創辦《當代》雜誌,擔任總編,引介歐美思潮,啟蒙了青年一代,培養他們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拓寬了台灣知識界的視野,提升了島國的人文素養,與世界的主流思想接觸交融。同時他關注台灣的本土化、民主化的發展,敏銳地觀察、分析政治的世代交替和社會正義轉型。這本創辦於解除黨禁報禁前夕的雜誌,影響了幾代人的思想和政治取向,在解嚴後的複雜政治生態中,這本雜誌乘風逐浪,保持理性的辦刊宗旨,為許多迷失在紛擾喧嘩的變異體制中的人們,發揮了照明的功能。
二十世紀中國的歷史變化起伏,革命、戰亂、外憂內患不斷,國家割據分裂的局勢至今尤烈。而海峽兩岸的華人,對於過去一百年來的歷史認知,更是匱乏疏漏而片面,這是時局造成,掌權者始終要隱瞞歷史,想法抹去人們的記憶,以掩蓋個人和黨派犯下的錯誤甚至罪行。因此史家的使命就更形重要。1949年國民黨敗在共產黨手中,撤退到台灣。50年代毛澤東拿人民的生命做小白鼠進行共產主義的實驗,餓死幾千萬人時,對岸的蔣介石正盤算著要「反攻大陸」,然而沒有美國的撐腰,只能望洋興嘆。美國政府對蔣家失望,希望扶持「第三勢力」。一批大陸來台的政界、文化界外省菁英,對時局進行思考,對政府提出批評建言。《自由中國》這份刊物由胡適、雷震、杭立武、張佛泉等人於民族危急存亡之秋的1949年11月,帶著被驅趕,被流放的悲憤和失落,隨政府從中國遷台後創辦。他們想要以自由民主的思想言論來敦促蔣政府並抵制大陸的布爾什維克革命。胡適是發行人,雷震、殷海光是主要編輯。
《自由中國》以其大膽的言論開始檢討國民黨政府的政策,針砭政治、教育時弊,甚而對蔣介石三度連任,國民黨一黨獨大提出異議。雷震甚至開始行動,結合本土政治人物,意欲組織反對黨。蔣政府終於下手,於1960年9月逮捕了雷震一干人,雜誌停刊。雷震等以「通匪罪」被判刑10年。在此關鍵時刻胡適和殷海光兩個自由主義者的表現大為不同。金恆煒就這一段公案以史學家的嚴謹,收集了大量公開及私人的資料,撰寫了《面對獨裁》一書,於2017年10月出版。
許多人認為這本書作者將胡適從萬人景仰的神壇上請了下來,胡適在雷震事件中向權力低頭,表現的懦弱得到了證實。而殷海光的勇敢不屈雖然讓自己落入被鎮壓排擠的逆境,英年早逝,但是他的人格卻點燃了來者之路,不過這只局部的評價。我認為金恆煒這本書為台灣人保存了歷史記憶,梳理澄清了美國、台灣高層早期的口頭承諾和契約關係,蔣介石、胡適、雷震之間剪不斷的恩怨情仇,這些史實對於台灣青年一代非常重要。讓他們理解到當政者犯下哪一些歷史性的錯誤,造成今天台灣「國之不國」,受到中國對岸欺凌打壓,和國際社會的袖手冷遇。這本生動的史書也是一面耳提面命的鏡子。
金恆煒是個全身心的媒體人、文化人和社會活動家,但是他的史學訓練和知識卻為台灣如今「妾身未明」的地位正名了。台灣從1949年以來一直是個獨立的國家,只是錯過了一些歷史契機,但這並不改變他是個獨立國家的事實。
金恆煒:以史書為台灣驗明正身
本文屬作者個人意見,文責歸屬作者,本報提供意見交流平台,不代表本報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