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30日 星期五
中國民運直面「台灣問題」
【歐洲之聲】中國民運直面「台灣問題」
文/廖天琪、田牧(德國) 2019-05-30 13:20
5月20日,第九屆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台灣問題」也是這屆會議討論的重點,台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指出:「台灣不是問題,台灣是答案。」。圖/田牧
5月20日,第九屆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台灣問題」也是這屆會議討論的重點,台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指出:「台灣不是問題,台灣是答案。」。圖/田牧
5月20日,第九屆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以下簡稱「民主論壇」)——科隆國際研討會開幕。「台灣問題」也是這屆會議討論的重點,台灣駐德國代表處謝志偉大使指出:「台灣不是問題,台灣是答案。」
其實,在2006年的「民主論壇」初創時期,關於台灣的話題就引起了很大的爭執,這一屆會議又展開了一次激烈的討論,將本次會議氣氛推向高潮。
我們陪伴著「民主論壇」成長,「台灣話題」一直是13年來故事的一部分,對於中國民運來說,這樣的話題必須時常討論,不斷普及,深入人心……
台灣是否是問題?
台灣不是問題,問題在中國
台灣是不是問題?這要看是誰提出來。對中國人來說,的確是個禁忌話題,無須過腦直接擁護「統一」的人,自然被譽為「愛國者」,若是根據台灣七十年的現況,尊重台灣的民主與自由,承認台灣的獨立與主權,擁護與支持台灣人民的選擇,一定會被中國政府叱責為「台獨分子」,或者是「賣國賊」。若換成台灣人來看,這個提法就是笑話了,因為不但台灣不是「問題」,中國才是「問題」,中國是台灣的「問題」。中國問題的答案是「台灣」,自由、民主和法治才是答案。
八九民運以後,中國民運人士流落海外,得到了港台力量的支持和幫助,相反民運界對於「台灣問題」,卻向來是持回避態度,即便是相遇詢問,也會是顧左右而言他。故此,「台灣問題」成了中國民運難以逾越的「坎」。
說一段我們自己親歷的往事吧……
那是2006年,也是個五月天,全球支持中國和亞洲民主化論壇第一屆會議在柏林帕克茵賓館(Park Inn Hotel)舉行,這幢大樓原是東德政府的國賓館。在東德共產黨統治時期的遺址舉辦反專制獨裁統治,推動民主憲政會議,意義深遠。
會議的第二單元是:海峽兩岸的抉擇——長期民主VS短程飛彈。由台灣的著名記者、作家、國策顧問、政論家,也是謝志偉大使的朋友金恒煒做引言報告:民主——兩岸人民的共同燈塔。演講中他表達了這麽一層意思(大意):與會的朋友們,都是追求與推動中國民主運動的精英,應該對民主人權有深刻的理解與認知,他期望中國民運精英們承認台灣現況,理解與支持台灣的主權與獨立。當時會場一下子炸鍋了,噓聲四起,欲把演講人轟下台去,騷動與吼叫持續了好一陣。會後我們被民運界批評為「綠營民運」、「台獨民運」,我們還不斷擬文解釋與辯解。這是我們親歷的中國民運與台灣問題的直接碰撞。
去年6月我們赴台灣,如約拜訪與采訪了金恒煒先生,當聊起這段往事時,金先生笑言,那是他故意挑起的話題,說是拋磚引玉可以,說是敲警鐘,撞擊思維也可以,總之他希望海外民運直面台灣的獨立問題,民主自由人權的普世價值觀,是具備共性與共同的標準,中國民運精英們遲早會想明白這個問題。
「台灣問題」的由來
十三年過去了,海外民運在台灣問題上,在香港問題上,在民族問題上,比起2006年「民主論壇」的初創時期,覺悟、理性、成熟多了。今天在這樣的會上談論「台灣話題」,承認海峽分離狀況,尊重台灣主權獨立,支持與擁護台灣人民自己的選擇,已占據了多數與優勢,這在與會的華人群體是如此,在場的西方學者承認這種現實,更不在話下。
在「中國民族自治區的自決權」單元,彭小明的「民主憲政與多民族共處前景」演講,引起了爭執與討論,他提出一種觀點:「民主轉型的時期,應該給予一個緩沖期,暫時免談統獨……,培養出寬容諒解的民主精神,然後再來處理統獨爭議的歷史遺留問題。統獨都不是普世價值。民主憲政才是普世價值。」
有人提出了「台灣現況」,認為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不存在統獨問題。
我們也提出了現實思考的問題,在討論「統獨問題」之前,是否應該首先思考問題的源頭,為什麽我們不首先思考一下「台灣問題」的由來?為什麽我們不問一問是誰造成了今天的「台灣問題」?
是上世紀46-49年,國共兩黨的那場戰爭造成了海峽兩岸分離70年,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釀成的這一割據現況。現今,為什麽要讓今天的台灣人來承擔這樣的歷史責任?並要迫使他們接受強加的改變社會政治環境?
魏千峰律師在做關於中國人權問題的報告。圖/田牧
從國家法理來解讀台灣國現況
國家的概念中,有歷史範疇、歷史範式(paradigma)的說法。什麽是歷史範疇?是指國家的誕生和建立,審視當時的歷史演化過程,或者說是歷史的痕跡與烙印。每一個國家的誕生,都有它特有的歷史背景、環境與依據,這就是歷史範疇。
比如說:新加坡是1965年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的,成為獨立的國家,這與當時李光耀的民族抗爭與種族騷亂是分不開的。再比如說:在歐洲,神聖羅馬帝國時期(962-1806年),德意志的版圖上包括奧地利、捷克、瑞士、波蘭部分、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東部、北意大利等,以後這些行省與地區各自建國,都有它們的歷史背景、環境與依據,基本上都是戰爭造成的。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等神聖羅馬帝國北方七省,在反對與抗擊西班牙統治時期,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軍事經濟實力,為十九世紀上半葉前後的獨立建國奠定了基礎。
台灣(中華民國)是1946-1949年國共內戰的結果,是國民黨和共產黨共同釀成了台灣國現況,台灣就是一個現實與事實的國家,這就是它的來源和根由,也是它的歷史範疇。
以中國歷史來鑒定台灣國的依據
中國古代有「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歷史上國家的疆域就處在不斷地演化與變遷中。歐洲的歷史是這樣,中國的歷史也同樣如此。
先從時間周期來看。翻開中國歷史,東西漢、東西晉,及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都擁有百年以上的歷史周期。而其余朝代與國家,均歷時不那麽長久。比如: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秦朝,僅僅存在15年;南北朝時期的國家壽命均只有幾十年不等;被譽為建立中國社會穩定與文明的重要制度,被沿用一千三百年的開創者——隋朝,僅走過了37年;五代時期(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僅存活幾年至幾十年。而台灣政府的主權,已存在了70年,經歷了蔣介石、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6屆政府傳承。有什麽理由不承認其國家的主權與地位?
再從國家政治集團的地位來說。我們都熟悉歷史人物諸葛亮,他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前後《出師表》被傳為佳話。諸葛亮以「匡扶漢室」為名,後建立蜀國,221年擁立劉備正式登基稱帝,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史書上也沒讀到有說劉備、諸葛亮、孫權分裂國家之說。著名的三國,魏國存活了45年,蜀國存活了42年,吳國存活了58年。
送別來自台灣的與會者。圖/田牧
民族與文化不能阻擋主權獨立
至於尋求以文化、民族因素立國的論點,我們認為似是而非,不周全,有局限,站不住腳。
在歐洲待久了,舉目四顧,似乎在歐洲這片大地上,並不是以文化、種族立國,歐洲中西部這些國家泛泛來說都屬於日耳曼民族,盧森堡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盧森堡語;奧地利的官方語言是德語;瑞士的官方語言是法語、德語、意大利語;比利時的官方語言是荷蘭語、法語、德語。如果以這思路延伸,豈不是麻煩了?瑞士應該分裂成3個國家,比利時至少該分裂成3個國家。而德國、奧地利該合並為一個國家。諸如此類,倘若按照這一法則,歐洲將會出現一次國家重組的震蕩。再看原來的捷克斯洛伐克,1991年,同文同族也和平地一分為二,成為和平共處的鄰居。原來的南斯拉夫,雖然也經過短期戰爭和流血,但是如今分為六個獨立國家,各自建設,和平相處。兄弟鬩墻有什麼不好?中國人太被「煮豆燃豆萁」的情結繫絆了。
有人想讓台灣撇清漢民族、文化和文字,以為這樣能為「獨立」找到藉口,這既無法自圓其說,也毫無必要。人們時常提出「民族魂」,什麽是「民族魂」?其實就是一個民族的傳統文化、宗教、民風、民俗等的綜合傳承,我們能輕易地擺脫自己的「民族魂」嗎?那豈不是變成了行屍走肉?顯然不能!如果一個民族不敢正確面對自己的祖先血脈和民族文化,這種否定自己,煙滅記憶的作法是行不通的。歷史文化傳承就是一個人的靈魂和影子,在歌德文學劇作裏,浮士德出賣了靈魂,結果瘋狂毀滅。浪漫時期德國作家夏密佐(Adelbert von Chamisso)筆下的彼得•施雷密爾(Peter Schlemihl)將影子跟魔鬼交換,結果寂寞鬱鬱一生。同樣,喪失了靈魂的民族,結果註定是萬劫不復。
台灣人的自信與抗爭
在這個世界上,台灣絕不弱小。擁有二千三百多萬人口的台灣,從人數上來說,超過了歐盟28國中的荷蘭、比利時、奧地利、捷克、丹麥、匈牙利、葡萄牙等22國。從2019年出台的世界GDP國內生產總值來說,台灣排名第23位,將一大批歐洲國家遠遠拋在身後。從疆域上來說,它超過了比利時、斯洛文尼亞、盧森堡、新加坡等在國際上具有影響力的一些國家。
談及各國經濟,有人好用中國GDP是世界第二,這的確是一個數據,若比較世界各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8)列表:台灣位於第36名,人均生產總值24971美元;而中國位於第69名,人均生產總值9608美元。這也是無容忽視地鑒定國力的一種依據。
盡管聯合國憲章一再重申基本人權、人格尊嚴和價值平等,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受任何歧視。可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的權利卻被忽視,甚至踐踏。與會的法律學者,曼海姆大學的法學教授薩特勒(Martin Sattler)提出來,1971年中華民國被驅逐出聯合國是違背聯合國章程的。這樣將一個原來安理會的成員國驅除,是需要有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能成立。當時有76贊成票,35張反對票,17票棄權,因此是不合法理的一項決議案。台灣受到聯合國的驅趕是歷史性的錯誤。如今回顧這一切,的確令人扼腕嘆息。中國人二十世紀初推翻帝制後,開始效仿西方的憲政民主制度,但是一百年之後,「德先生」依然不見蹤影,反而迎來了習近平黃袍加身的終身制。這樣一黨專政的中國難道是享有民主自由的台灣人能夠接受的嗎?
台灣被所有的國際組織拒之門外,主要,也可以說唯一的原因是中國在抵制、威脅。英國雜誌《經濟學人》按照五項指標來評選全球167個國家的民主指數,2018年的排名,北歐三國名列前茅,韓國、日本排名21及22,屬於部分民主,台灣位列32,也屬部分民主,中國排名130,高居專制政權之列,北韓則敬陪末座為167名。試問有什麼人會甘願從民主轉入專制,從自由退回奴役?
「台灣不是問題,台灣是答案」,這正是國際社會虧欠台灣人民的,本該歸還給原本屬於台灣的正確答案!
馬丁· 薩特勒教授。圖/田牧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注意: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