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3日 星期二

中研院長名單 馬英九決定不退回

恒煒按:項武忠們的鬥爭失敗了!馬英九經過慎重思考,做成不會退回中研院新任院長名單的決策,表示退回是原先計劃,或計劃之一。項武忠們要外通總統府的奸謀失敗

中研院長名單 馬英九決定不退回


2016-05-04
〔記者鄒景雯/台北報導〕中研院在四月十六日召開評議會投票選出新任中研院院長候選人後,日來有國外院士項武忠等人發動連署,呼籲總統退回名單。確切消息管道昨天透露,總統馬英九經過慎重思考,也邀集府內相關幕僚充分了解實情與相關法令後,已經做成不會退回中研院新任院長名單的決策。
  • 總統馬英九經慎重思考,邀府內相關幕僚了解實情與法令後,決定不會退回中研院新任院長名單。(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總統馬英九經慎重思考,邀府內相關幕僚了解實情與法令後,決定不會退回中研院新任院長名單。(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馬總統是否圈選?官員︰不外兩個做法

至於五二○卸任在即,馬總統是否批示新任院長的圈選,知情官員表示,這事情不外兩個做法,一是在卸任前,先與新任總統蔡英文商量;由於郭位已表明要退出遴選,因此有必要請廖俊智院士(排名第一)與周美吟院士(排名第二)來府會談後,及時完成任命。二是時間緊迫,不及完成這些程序,因此將任命的權力讓渡給新總統上任後再處理。何者較為妥適,馬總統尚在思考。
據了解,總統府昨天曾就相關問題再度進行討論,幕僚們一致主張,特定院士要求退回之議,即使是威權時代,亦未發生過類似狀況,不宜輕率為之,應該按照制度而行。
同時,根據透露,府方也詳查了中研院這次辦理新院長遴選與評議的過程,認為確實係按照中研院組織法與院長遴選辦法的相關規定進行,可謂完全合法,並經過投票多數決產生的結果,總統府方面沒有不接受的道理。
據指出,府內也注意到提出退回之議的連署,有關四月十六日評議會當天改變投票方式的質疑,就此幕僚們認為,投票方式當場經過了多數同意通過。即使有瑕疵,總統府上週接受立法院教育委員會要求提出法令解釋,近日會將相關意見有所回覆,以供討論,以及未來的參考,然此並不到達總統要將候選人名單退回中研院的地步。
知情官員說明,總統府一直將翁啟惠院長的事件與新任院長圈選分開處理,現在也是相同的立場。有關翁院長應否離開現職,在翁院長本人不辭職的情況下,馬總統亦不願將之免職,就是在建立對中研院以及最高學術機構的尊重,這條紅線不應跨越,今後的總統也好就總統府與中研院的關係及定位能夠有所依歸。
對於中研院近日的少數反對意見是否涉及意識形態甚至省籍問題,相關官員強調,馬總統不會捲入其中,雙方的其他爭辯,總統府不願多做意見的表示。

2016年5月2日 星期一

項武忠們抓狂了!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項武忠們抓狂了!

2016-05-03 06:00

「引清兵入關」是一個歷史事實,也是個隱喻,可以指引藉外部勢力或(政治)權威摧毀內在結構或(學術)體系。中研院海外院士項武忠發起連署,呼求即將下台的馬英九退回中研院院長候選名單,就是「引清兵入關」的惡例。經合法程序完成的院長遴選名單,一旦遭馬英九退回,其實就開「政治干涉學術」之先河,從此之後,只要總統不滿意中研院院長遴選出來的名單,就可以用各種名義退回給中研院,直到合乎心意的名單而後止。
有趣的是,項武忠要求馬英九介入中研院院長選舉的理由,竟是「中研院不應牽扯政治」,難道不是用自己的矛攻自己的盾嗎?更可恥的是,為了證成中研院「不該介入政治」的說法,舉了蔣介石要在中研院成立三民主義研究所而被胡適嚴拒,導至蔣「從此不進研究院」的故事。這完全是捏造史實來牽強附會自己的主張,胡適的日記、年譜及晚近的研究,文字俱在,項某即使不學至此,連Google一下也不會?丟人現眼。
中央研究院。(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項武忠捏造中研院院長胡適的偽史來唬爛時任副總統的呂秀蓮及時任院長的李遠哲,目的是反駁呂副要院士們到中國去要中共撤飛彈,項某說「這就是要學術涉入政治」。好罷,就算罷。項武忠在美國華文報紙大登廣告,呼籲馬英九與胡錦濤「為我中華國域,馬上出兵光復領土釣魚台」,不叫「學術干涉政治」?反中共飛彈武嚇就是「學術干涉政治」!這樣的人也可以濫竽中研院,才叫可恥。
項武忠及曾志朗、陳培哲等院士能夠砲囗朝內,抨擊遴選名單,就是利用馬英九扣住名單不圈而有的空間。據可靠消息,中研院急催馬英九多次,馬硬是「留中不發」;名單一日不出,內部撕裂就有用力的餘地。要質疑的是,馬口口聲聲說「沒有看守」,而且強調中研院院長遴選只有照慣例之一途,誰當總統都一樣;那為什麼擺爛不圈,難說不是有意造成裡應外合之勢,毀掉中研院。
本土、海外院士打出的牌子相當:一則不滿入圍人選,陳培哲批評說:「這像菜鳥立委成為立院院長人選一樣荒謬!」拿中研院比立法院是蘋果比橘子,國會是政黨角逐的場域,立院院長是國會投票過半選出,中研院如何比?項武忠抨擊首選的廖俊智「沒參加過院士會議」云云。廖俊智近三年內囊括美國最重要的三個院士銜包括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這樣的人有沒有資格?三則取消評議會,建議院士直選。項武忠說目前遴選制度是民國初年產物,錯。中研院遴選的評議會係根據〈中研院組織法〉,此法在二○○六年修訂過,絕非歷史遺物。同屬大中國意識的院士曾志朗說,「初選遴選都符合議事規定,但過程沒有深入討論」云云,就好像參加百米競賽,別人贏了,就說一切合乎規定,但姿態不好看,所以不能拿冠軍;這就是「何患無辭」。
看項武忠們之指控李遠哲、指控中研院是貪腐中心、被一群人把持等,不正是要保住最後的藍色中國土?
中研院挺往,人民是你們的後盾!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6年4月25日 星期一

蔡英文何以進入《時代》「百大」?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蔡英文何以進入《時代》「百大」?

2016-04-26 06:00

二○一六年大選之後,改用逖更生《雙城記》開篇的名言,台灣確實進入「最好的時代,也是最『難』的時代。」「難」的是,蔡英文要收拾的不只是被馬英九糟蹋的八年,而是被中國國民黨橫暴七、八十年的可憐台灣;蔡英文的困難,從當選那天就開始了。至於「好」的情形很顯著,迎接蔡英文的掌聲,不只是來自國內,而且是來自國際。
美國國會為什麼把丟入凍箱的雷根對台「六項保證」重新提出?「六項保證」一旦在參眾兩院通過,就與《台灣關係法》並列,美國支持台灣的強度可以超過或至少平衡「三個公報」;這是突破性的進展。再問,為什麼加拿大國會議員成群參加「台灣之夜」的餐會?甚至有議員不避諱的公然稱台灣為「國家」?更值得觀察的是,為什麼蔡英文會廁身於執輿論牛耳的《時代》「全球最有影響力的百大人物」中?
準總統蔡英文,獲選美國「時代」雜誌評選的2016全球100名最具影響力人物。(資料照,記者叢昌瑾攝)
蔡英文繼緬甸翁山蘇姬、美國歐巴馬、加拿大杜魯道之後,以支持度第四高入榜,而且《時代》對蔡英文的推荐語是「民主新面孔」。要問的是,蔡英文尚未就任,為什麼可居「百大」?更且,台灣並不是舉足輕重的可列世界大國之林。蔡英文入選,看來頗有不尋常之處;仔細尋思,或與歐巴馬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有異曲同工的意義。
歐巴馬執政不過九個月,什麼事仍都未展現,何以獨獲諾貝爾和平獎的青睞?諾貝爾頒獎推尊歐巴馬兩個「非凡努力」:一個是國際外交;另一個是族群合作。前者是期望值,後者才是美國的現實值。歐巴馬入主白宮,打破了白人(WASP,白人盎格魯-撒克遜新教徒)結構,換言之,與其說諾貝爾頒獎給歐巴馬,不如說頒獎給全體美國人民的勇於「改變」、勇於選擇非裔美人當總統。歐巴馬的競選口號是「改變」,諾貝爾獎正是證成美國人「改變」的價值。
蔡英文連執政都還沒有開始,憑什麼入選百大?她的勝出同樣在「改變」:歐巴馬「改變」了美國的WASP結構;蔡英文「改變」了台灣黨國的結構。到底哪個難度較高?很難比較。台灣人經過二○一六大選與國會改選,打破了外來政權獨霸台灣的超穩定結構,開了台灣人治台的歷史新局;其難度與意義,恐在歐巴馬入主白宮之上。蔡英文名列《時代》百大前茅,何嘗不是國際向台灣人敬禮!
民進黨六都拿下五都,總統、國會雙贏,不只是一般的政黨輪替,也不能只用「第三波民主」公式來套;而是台灣人用選票推翻了外來的封建黨國王朝,中國流亡台灣的蔣王朝澈底在台灣結束,台灣進入民主國家。這就是為什麼二○一六年五月二十日是台灣紀元的開始。(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6年4月20日 星期三

李遠哲:郭位應尊重評議會決議/選後才退 難免讓人感覺是因票數不如預期

欄〈雪與位的象〉退事。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自由時報》及《蘋果日報》)印證我的看法。


李遠哲:郭位應尊重評議會決議/選後才退 難免讓人感覺是因票數不如預期


2016-04-20
〔記者吳柏緯/台北報導〕新任中研院院長遴選進入最後階段,風波依舊不斷。新任院長候選人之一、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指遴選過程充斥抹黑與政治鬥爭,日前以一紙聲明宣布退出院長最後的總統圈選。前中研院院長李遠哲認為,候選人在徵詢與面談的過程中隨時都能退出,既然委員會與評議會都已做出決議,希望郭位尊重。
  • 中研院長遴選進入最後階段,風波不斷。(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中研院長遴選進入最後階段,風波不斷。(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李遠哲表示,中研院長遴選過程非常的嚴謹,委員會也與每位候選人逐一面談,沒有偏袒情形。他認為若郭位覺得因為參與遴選而受到抹黑,應該在選舉前就宣布退出,選後才退出,恐怕難免讓人感覺是因為票數不如預期。
李遠哲強調,遴選過程中有不少人對於郭位的評價不錯,郭位因名單事前洩漏,遭部分人士攻擊而退選,是一件很可惜的事。

否認主導修改選舉辦法

對於有學者在媒體爆料此次選舉辦法臨時修改是李遠哲一手主導,李遠哲則駁斥,投票方式是評議會共同決議,非他個人意見;他更強調,他在會中有發言是提醒評議委員,要變更投票方式,恐須召開臨時遴選委員會議。
一位評議委員也表示,投票方式改變是經討論後獲多數同意,要讓每位候選人都被充分考慮到,且可顯示投票者喜好順序,評議委員都是院士或中研院主管,自主性強,很難因此左右得票,確保誰出線。

內部選舉洩密 應調查懲處

此外,李遠哲再次提到中研院內部選舉洩密事件,再次批評這是台灣很不好的文化,會議中大家有共識不對外洩漏消息,結果消息依然走漏,代表有內部人士違反規定。未來若有類似情形發生,或許應報請中研院倫理委員會調查,是否有特定院士或委員,習慣性將消息透露給媒體,若屬實,應該懲處。

台史所長:完整保密才不正常

評議委員之一的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則認為,本次出席評議會的委員有六十多位,雖然內部有協議,但要完全掌控很難,要是至今都能完整保密,恐怕才是不正常。
謝國興強調,目前在媒體看到的消息並不完全正確,代表大多數委員仍有遵守協議,僅少數人透露部分資訊。
中研院院方則說明,院內同仁發現有違學術倫理狀況,都可報請倫理委員會調查,本案目前尚未收到相關請求或投訴。



郭位要退出中研院長選舉 李遠哲:不妥









 我
中央研究院日前召開評議會,選出3位下位院長候選人,將由總統圈選任命,外傳此3人是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學者廖俊智、中研院副院長王汎森、香港城市大學校長郭位。但郭位前晚發公開信,要求退出遴選,也希望中研院不要將他的名單呈總統府。對此,中研院前院長李遠哲表示,院長候選人是經過嚴格的評選,若郭位要退出,應該在是在評選前,而不是在評選後、排名非第一順位,才說要退出,「中研院評議會60多人的共識,不是可以隨便左右的」。
李遠哲表示,中研院長選舉不應該在事前走漏消息,而這次人選被透露給媒體知道,而媒體也有一些對於郭位的不利報導,「這非常不對」,但中研院在評選之前,花了三天的時間和每一位候選人面談,如果郭位要退選,應該是在選前,而不是現在;而中研院也不會因為郭位說要退選,而把他的名字從候選人中拿掉,也希望郭位可以尊重中研院評議會投票結果。(劉嘉韻/台北報導)

2016年4月18日 星期一

羅瑩雪與郭位的迴光現象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羅瑩雪與郭位的迴光現象

2016-04-19 06:00

有沒有看過「紅色娘子軍」?回答:「沒有」,沒關係,只要看看法務部長羅瑩雪在立院殿堂賣力演出的架式,就知道江青樣板戲女角的功夫了。尤其羅瑩雪親自操刀的新聞稿,遠比「一張嘴」厲害多多,其咄咄逼人、殺氣沖天,完全展露紅色娘子軍「向前進、向前進,戰士責任重」的本色。在「萬馬齊喑究可哀」之時,「亡家破鼎」之際,羅瑩雪不成為藍營「雪神」也難。
確實,羅瑩雪成為馬家軍最後戰將,明明是備詢的官員,卻像大鬧天宮的孫猴子,咆哮當場,完全無視為民喉舌的國會議員,反而指控「立委只出一張嘴」。乖乖隆地咚,立委在立院監督政府官員,當然「只能出一張嘴」,而且只有「出一張嘴」之途,難道要手腳並用全武行?這樣沒有憲政知識的法務部長,真叫人大開了眼界!
法務部長羅瑩雪。(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羅瑩雪之所以敢如此「囂擺」,誠如她自白所說:「下台的最大」,「九局下半要登場的」可以完全無視尊嚴、高度,不管政治責任,揮棒亂「打」一通,打完享受退休金去了,誰奈她何?誰奈她何!至於被中國在肯亞擄掠而去的台灣人之生死,「是你家的事」;「然後就死了」又怎樣,反正「犯罪者沒人權」。
「羅瑩」捲起千堆「雪」的時候,又有中央研究院院長提名人郭位來湊熱鬧。從羅瑩雪能不能扯到郭位?一個是部長、一個是校長,兩人的不同很明顯。但重點在同不在異:羅、郭二人都是外省權貴的翹楚,都是「馬友友」成員,而且都與中國有勾勾纏的利益關係,郭位是中國的院士,羅瑩雪在中國買房;羅瑩雪下台前不畏人言到中國去朝聖,郭位則陪香港特首梁振英出席十一的閱兵;更重要的是,羅瑩雪用新聞稿,郭位則用聲明稿,鬥爭手法如出一轍。
郭位在遴選名單中吊車尾,只是陪榜;院長了無希望之後,才揚言「撤消」,不啻脫褲子放屁。與羅瑩雪同樣的是,「不當院長最大」;於是砲打台灣,指「台灣媒體諸多謠言及遴選過程惡意抹黑」,又不點名的指控「台灣教研機構」,重選舉輕遴選、不論專業道德只問派系立場云云,這樣子大費口舌,還不如羅瑩雪「民粹」二字簡單明瞭。
要問的是,遴選早在去年四月開始,郭位有沒有部署參選院長?港媒早就報導,郭校長不會久留城大,要到台灣發展。其次,投票前有沒有劉兆玄派院士集團操作?會議為何臨時改投票規則,又當場開票?是不是朱敬一挺身反對?至於抨擊遴選過程,郭初任城大校長的過程是否內幕重重,據報官方涉入調查?
重點是,羅瑩雪與郭位是不是中國國民黨在台灣的迴光返照?!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6年4月11日 星期一

「全面,澈底,而絕對的赦免」陳總統!

〈金恒煒專欄〉「全面,澈底,而絕對的赦免」陳總統!

2016-04-12 06:00

特赦前總統陳水扁議題,近期再度成為話題。(資料照,記者張忠義攝)
「扁案」是馬英九指使下的政治誅殺案件,他馬的早在二○○六年就公開宣佈:「槍已上膛,陳總統會死得很難看」。果然,司法誅殺一路下來,檢、院完全違背正當法律程序,破壞程序正義原則並違反罪刑法定主義。所謂扁案,乃是集所有司法之惡於一身的政治誅殺案件;換句話說,為達成誅扁的目的,馬英九寧可閹割司法,置司法於廠衛地位而不顧。洪英花法官論斷:「扁案自始無效」,一槌定音了。
民進黨把轉型正義掛在口中,當成全面執政的大旗,那麼近在眼前的扁案,正屬首要翻轉的正義!如果連扁案,民進黨都可用「有爭議」當藉口,不動如山,哪還有正義可說。
「特赦」陳總統成為重大的議題,因為「赦免」是目前唯一可以稍還陳總統於正義的法門。且引美國大法官A.Scalia在Herrera v. Collins案中的兩段話:一個確實沒有犯罪的人遭到判刑,在法律程序走完,即使提出新證據也不能翻案下,只有赦免了。又說,一旦出現有說服力可證實其無辜的證據,但法律已無救濟之途,在此情形下,要行政權坐視不問,是極不可能的。(按,非逐字逐句譯出)把「無辜」換成「為司法誅殺」,這個論述即完全適用於扁案;扁案也只有依行政權的赦免一途了。
赦免屬憲法層次的總統特權,載於我們目前憲法第四十條。美國憲法也有;福特於赦免尼克森的聲明演講中表示,他用美國憲法第二條第二款所賦予的赦免權:「全面,澈底,而絕對的赦免理查.尼克森…所犯下或可能犯下或參與的所有罪刑。」用我們目前的憲法與法條來說,那就是「大赦」。
「大赦」見於〈赦免法〉第二條,只有兩項:一、已受罪刑之宣告者,其宣告無效。二、未受罪刑宣告者,其追訴權消滅。簡單明瞭,清清楚楚。注意,此條文完全沒有範圍、對象的限縮,也完全適用於扁案。許多人看到「大赦」,就想到中國封建王朝的「大赦天下」,連林紀東這樣的憲法學者也犯錯,把「大赦」當成「全國性的」、「普遍性」的赦免,錯。〈赦免法〉第六條第二項規定「全國性之減刑,得依總統大赦程序辦理」,所以大赦包含「全國性」,而不受「全國性」限制。大赦既了無限制,自不能排除「個人」於外,其作用一如福特之赦免尼克森。
大赦比特赦嚴格,依〈赦免法〉:總統下命令後,要過行政院會及立法院議決兩關,以此凸顯與特赦的不同。特赦見〈赦免法〉第三條:以「受罪刑宣告者」為要件;也就是尚未宣告結束的案子就不能特赦。陳總統還有案子在身,只有大赦可用。
最後說一句題外話。大赦是總統特權,屬憲法層次,立法院豈有通過〈赦免法〉規範憲法之權?恐有違憲之虞!由美國總統赦免權載於憲法即可知。所以小英依憲可以「全面,澈底,而絕對的赦免」陳總統!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

2016年4月4日 星期一

從柯P看小英

自由廣場》《金恒煒專欄》從柯P看小英

2016-04-05 06:00

柯P與小英,一個是市長,一個是總統,自不能相提並論。但是,小英之為總統與柯P之為首都市長,在台灣政治發展史上,具有相同的意義,也就是台灣從中國紀元進入台灣紀元的「雙證」。
重點在「台灣發展」不在柯P或小英的「個人魅力」,是台灣人的集體覺醒力量,用民主的投票,「驅逐韃虜,光復台灣」,把政權從外來政黨拿回到台灣人手中。無論柯P還是民進黨或小英,全都拜此沛然不可禦的民意所賜;在此前提下,小英與柯P就可以並論了。
台北市長柯文哲近期的民眾滿意度與施政評比成績大幅下滑。(資料照,記者林正堃攝)
柯P的「興亡」現在自是難以斷定,不過跡象已現。最近的各種民調,展示了柯P在支持度上已面臨死亡交叉。大略言之,滿意度從七成下降到四成二,不滿意度從一成上升到近四成;在六都市長成績的評比上,已掉到車尾,居然還落在新北市長朱立倫之後。這個警訊是,人民不滿意柯P竟比萬惡的國民黨市長朱立倫還甚。柯P是從「國民黨不倒,台灣不會好」的政治大形勢中,翻轉天龍國,現在卻淪落到比「四腳蛇」市長不如的地步。兩個月前媒體都還在討論柯P會不會連任?甚至討論會不會成為二○二○年小英連任的勁敵?現在呢,直轉而下,「彼可取而代之」,不但藍營磨刀霍霍,群雄並起,連神豬也蠢蠢欲動,更不用說民進黨了。
柯P的迷思其實很簡單,他把原本是選戰策略的「無黨籍」進一步升級成參選的「理念」,而且久假不歸,終把選戰的「戰術」當成從政的「戰略」,換句話說,把手段當成目的而陷於「中間」的泥淖爬不出來。舉簡單例子,在這次立委選戰中,柯P全力支持橘營的劉文雄與黃珊珊,結果呢,通通摃龜。為什麼?誤把馮京當馬涼,渾不知「民之所惡惡之」的道理。
經過柯P參加的「六合一」選戰,到小英參加的總統大選、國會改選,台灣的大轉軸就是從中國轉到台灣。最近指標民調公司發布的最新民調顯示,如果修憲,六成三五的人認為不該將「大陸地區」列為我國領土,同意的只有十九.八%;對比這次大選,小英得票五成三,朱立倫得票三成一;換句話說,中國派的支持度從三成掉到二成以下。這個趨勢還會更形尖銳化。
柯P的失敗,在理念與市政上雙輸:理念上,無視台灣本土意識,刻意避席二二八紀念,說什麼「兩岸一家親」,卻一再推尊特務頭子、殺人屠夫蔣經國;市政上又收拾不了馬英九、郝龍斌留下的爛攤子。難怪當市長不過一年半,已淪落至此;至於會不會「其興也暴,其亡也忽」?可能。小英與柯P其實是並蒂花開,小英面對同樣的課題,但負擔更大、挑戰更厲;小英必須以柯P血淋淋的起落為鑑。從柯P望小英的意義在此。
(作者金恒煒為政治評論者;http://wenichin.blogspot.tw/